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☆11.第11章變相邀君

關燈
第11章 變相邀君

當廷呆立著的這個人,正是門下侍郎吳敏。

吳敏年輕時候就長了一副溫文爾雅的好皮囊,加之才華橫溢,辟雍私試時位居第一,因此頗受達官顯貴們青睞,很多大佬都想攬其為婿,其中就包括權傾朝野的蔡京蔡元長。

吳敏吳元中那個時候年少得志,心高氣傲,毫不猶豫地謝絕了蔡太師伸過來的橄欖枝。然而步入官場仕途這些年,沈淪下僚,半生襟抱未曾開,讓他漸漸明白一個曾經嗤之以鼻、如今奉為圭臬的七字真理——朝裏有人好做官。

為了出人頭地,光宗耀祖,當然也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,吳敏最終義無反顧地投到小蔡相公門下,成為新派權貴大佬的座上賓。

前不久他在蔡攸暗中示意下,向道君皇帝首倡內禪,由此成就了援立新君的大功,從給事中一下超擢為門下侍郎。

吳敏之前怎麽都不會想到,自己剛剛當上執政官沒幾天,就要在新君親政的首次早朝上,面臨人生最艱難的抉擇:一邊是自己剛剛援立的新君以及私交好友,另一邊則是曾經安身立命的同黨陣營——要知道,不管何時何地,背叛組織總是不會有好下場的。

此時偌大的延和殿裏寂靜無聲,成百上千盞熒熒燭光在微風中搖曳,數十只銅制鼎爐改制而成的大炭盆裏,呼呼呼地往上竄著紫焰色的火苗,空氣中彌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焦躁味道。

趙桓雙手叉腰站在玉階梐枑一側,漠然地俯視著匍匐在自己腳下的五位臺閣重臣。

太宰白時中跪在班位最前列,緊接著是中書侍郎張邦昌,尚書左丞趙野。

他們三個都是蔡京和童貫門下得力幹將,因為誅殺同黨梁方平的事情,此刻正拿辭官要挾皇帝。

趙桓不能接受這種方式,但至少可以理解,少宰李邦彥和翰林學士王孝迪也跟著瞎起哄,卻是為何?

就算尚書右丞之位,朕擅自作主給了李綱,領樞密院事蔡攸走了之後,他的位置不是已經空缺出來了嗎,你們著什麽急嘛!

六位臺閣重臣,當廷跪倒了五個,還有一個不知道在傻楞楞的兀自琢磨些什麽,眼下這個尷尬局面,弄不好真會樹未倒猢猻先散。

趙桓真是沒有想到,自己第一次親政就碰到如此棘手的事情。

倘若一賭氣把這些邀君之徒全都開了,那可就麻煩大了。

要知道,新舊兩派權門你方唱罷我登臺,把持朝政這麽多年,六部百司,州府郡縣,從朝廷到地方,他們究竟培植了多少死黨親信,恐怕撥爛算盤珠子都數不清!眼下大敵將至,還沒等人家動手,自己這草臺班子就先倒了,虜寇豈不把嘴都笑歪?

可是自己好歹是一國之君,難道主動向他們低頭認輸?

“你也請辭?他也請辭?好好好,那就索性連六部百司一並遣散了吧!”

“哼,天下沒有不是的君父,朕有以國斃,不能從也!”

趙桓東想想,西想想,沒什麽好辦法,正準備捋起袖子破罐子破摔,就在這時,忽聽一個熟悉的聲音自殿外高聲稟道:“啟奏陛下,燕王、越王求見!”

沒錯,是知東上閣門事朱孝莊,這小子終於把朕的救兵搬來了。

趙桓緊繃的神經瞬間就松懈了下來,立馬回應道:“快,快把兩位親王請進來!”

事實上,他只讓朱孝莊去請了越王趙偲,沒想到燕王趙俁也一起湊熱鬧來了。

這老哥倆是一母同胞,在宋神宗的眾多兒子裏分別排在第十二位和第十四位,也是碩果僅存的兩位老牌親王了。在眼下這個即將分崩離析的朝廷危局中,他們二人加起來甚至比太上皇的份量都重。

燕王滿臉潮紅,走路歪歪斜斜,不知道是飲酒過量,還是臨行之前靈機一動得了腦血栓。瞧這副熊樣子,如果不是朱孝莊死命架著胳膊,他能把大殿裏的一排金柱挨個撞一遍。

趙桓對這位燕王沒什麽太深的印象,壓根沒指望他能幫上什麽大忙。至於其為何不請自來,很可能是越王擔心自己一個人份量太輕,彈壓不住兩朝老臣,這才連拉帶拽把親兄長弄過來站腳助威。

其實趙桓並不知道,早在梁師成領旨出殿的時候,朱孝莊就已經把兩位親王接過來了。

越王迎面撞上梁師成,抓住他問清楚了殿內的情形。他們當時並未急於現身,而是躲在殿廡下面仔細偷聽了一陣子,直到眾位大臣與新皇帝徹底鬧翻,越王才讓朱孝莊報名闌入。

此時越王進殿之後,兀自晃動著寬袍廣袖,大踏步走到陛階下面,先沖著寶座行了君臣之禮,旋即轉過身來,粗聲喝斥道:“食君之祿,自當忠君之事。爾等棄冠仆地,是想邀君?還是想逼宮?”

這兩頂大帽子其實是一回事兒,哪個扣到頭上都是死罪。

別看這些臺閣重臣和新皇帝較起勁來,可以撒潑打滾耍無賴一一說好聽點兒這就叫以邀直名,卻未必敢與德高望重的兩位老牌親王當面發生齟齬。

李邦彥和王孝迪率先從地上爬了起來。緊接著張邦昌和趙野也訕訕地將襆頭戴好,站起身來規規矩矩地侍立一旁。

只剩下太宰白時中一個人低著頭跪在班列最前面,他並不知道身後的追隨者已經悄然變節了。

越王緊繃著黑臉等了片刻,眼瞅著這個倔老頭沒有任何動靜,正想伸手拍拍他的肩膀提醒一下子,就在這時,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。

方才越王轉身訓斥大臣的時候,趙桓再次從陛臺上走了下來。他見其它人都已經見好就收了,惟獨白時中還跪在地上繼續耍賴,登時火冒三丈,當下三步並作兩步,急奔至近前,照準白時中左手邊上的硬翅官帽,飛起大腳就踢了出去!

“大敵當前,身為朝廷重臣,一個個動為身謀,不恤國計,朕要你們還有何用!”

這番話幾乎是趙桓聲嘶力竭吼出來的,音量大得驚人,震得在場所有人的耳膜都轟隆作響。

張邦昌和趙野一見勢不對頭,趕緊跑過去把自家大佬攙了起來——再這樣僵持下去的話,新君有兩位老牌親王撐腰,隨便給白時中扣上一個戰時邀君的罪名,屆時丟官罷職是小事,身家性命都會岌岌可危。

“諸位相公,姑且退下吧,孰去孰留,稍後陛下自會行遣!”

越王見皇帝已經失去了理智,這樣下去別說商討軍國大事了,不把天捅個窟窿就已經是萬幸,是以擅自替皇帝作主,喝令在場的所有人暫時退到殿外候旨。

這些人當中,自然也包括始作俑者李綱。

李綱完全無法想像,皇帝竟然會為了自己這個卑賤臣子,公開與新舊兩大權門扯破面皮。他整個人直到現在還是懵的,所謂士為知己者死,這個時候就算是讓他李伯紀粉身碎骨,肝腦塗地,恐怕也難以報答君恩之萬一……。他就這樣胡思亂想著,稀裏糊塗地跟著吳敏等人走出了大殿。

趙桓剛才當眾失態,的確是氣昏了頭,事後冷靜下來仔細一想,跟這些寡廉鮮恥的流氓士大夫打交道的時候還長著呢,要是每次都像現在這樣氣個半死,除非自己和貍奴一樣擁有九條命,否則今後還是少發點飆吧。

“今日多虧了十四皇叔,否則朕都不知道該如何收場了。”

眾人都走了之後,大殿裏只剩下君臣二人,趙桓命當值內侍給越王搬來一個繡墩,就放在寶座旁邊,這樣兩人好面對面說話。

對於越王這個以剛烈魯直著稱的老牌親王,趙桓只聞其名未見過其人,直到今日才得識廬山真面目。

越王趙偲只比宋徽宗趙佶小了三歲,雖說兩人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,可無論是長相和性情都迥然相異。

趙佶脫下龍袍就是風流倜儻的文人騷客,而趙偲披上鎧甲就可以沖鋒陷陣。作為宋神宗的遺腹子,趙偲可比生在他前面的十三個兄長有尿性多了,這也是趙桓之所以對他格外器重的原因。

“能為聖慈排憂解難,正是臣下的榮幸。”

越王沒有絲毫邀功的意思,簡單客套了這麽一句,立馬切入正題:“臣下身為皇族子弟,軍國大事本不該置喙,奈何敵寇即將迫城,宗廟社稷危在旦夕,臣下鬥膽伏問聖慈,如何了結方才之事?”

趙桓思忖了一下,以商量的口吻說道:“白時中這個人,恐怕不能再用了吧?”

事情已經明擺著了,新舊兩派權門同流合汙,既然剛才已經拿梁方平開了刀,索性就兩害相權取其輕,把老派權門打壓下去,讓少宰李邦彥重新組閣。

政出一門,說不定更有利於當前的鬥爭形勢。此外,還可以讓吳敏和李綱慢慢從新派權門裏分化出來,逐步形成一股只忠於君上的新新勢力,何樂而不為?

“依臣下之見,白時中固然不堪再用,然則李綱官階卑微,況且寸功未立,倘若就此超擢為執政大臣,恐怕會適得其反,倒不如委以重任,待其立下大功,再行封賞也不為遲。如今虜寇即將圍城,我師軍馬卻散佚於各處,如何禦敵於國門之外?依臣下之見,應當疾速成立東京守禦使司,團結京畿兵馬……”

越王顯然早就成竹在胸了,一說到軍國大事,滔滔不絕,侃侃而談,止都止不住。

兼聽則明,集思廣益,趙桓饒有興致地聽他一直說下去,很快便拿定了主意。

白時中這個人肯定是不能用了,太宰的位置就由少宰李邦彥接任。往下以此類推,各進一位。中書侍郎張邦昌升任少宰,門下侍郎吳敏升任知樞密院事,尚書左丞趙野升任中書侍郎,翰林學士王孝迪如願以償進入都堂就任尚書右丞。

至於簽書樞密院事耿南仲,如果這趟堅壁清野的差事辦得不錯,那就讓他升任同知樞密院事。

這些人都好安排,保證讓他們個個心滿意足,最讓趙桓頭疼的是李綱。

越王說得不無道理,寸功未立便位列都堂,要是將來立下大功,又該做何封賞?這事其實都還好說,關鍵是賞罰不公會激起公憤,眼下只是宰執大臣反對,一旦公布出去,文武百官說不定會群起炸鍋,到那時就騎虎難下了。

可是話說回來,在其位謀其政,名正才能言順,不把李綱放在重要的位置上,如何發揮重要的作用?

就在趙桓一籌莫展之際,朱孝莊突然神色慌張的從殿外跑了進來。

“何事驚慌?”

“陛、陛下,梁方平反了!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